11月14日至15日,吉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理事长姜国钧率领我省部分企业家、会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各地企联、企协负责人等,共计80余人赴青岛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培训。参训人员先后到海尔集团、青岛啤酒厂、青岛港进行了参观、学习、培训和考察。大家普遍反映,青岛大企业的发展令人震撼,也令人振奋,这样的活动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对于促进企业提升管理能力和经营绩效,加快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都有极大的激励和引领作用。活动实效性强、时间安排得紧凑,收到了预期效果,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赞誉。
14日上午,参训人员一行考察了海尔滚筒洗衣机产品总装线、参观了海尔大学、海尔创新生活展和海尔文化展。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28年创新创业,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2012年,海尔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利润90亿元,利润增幅是收入增幅的2.5倍。海尔的成就与成功源于他们以“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内涵的发展观;源于他们“永远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的是非观和“人单合一双赢”的利益观。
海尔人永远以用户为是,不但要满足用户需求,还要创造用户需求;海尔人永远自以为非,只有自以为非才能不断否定自我,挑战自我,重塑自我——实现以变制变、变中求胜。这两者形成海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特征:不因世界改变而改变,顺应时代发展而复制。这一基因加上每个海尔人的“两创”(创业和创新)精神,形成海尔在永远变化的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特征:世界变化愈烈,用户变化愈快,传承愈久。
走进海尔大学,庭院的门楣门柱上醒目地刻着一幅对联。上联是“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下联是“知明而行无过失焉”,横批为“日新”。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创建伊始就提出了海尔大学的定位:不在于有多少好的设施和硬件条件,关键在于其内涵和软件,要成为海尔员工思想锻造的熔炉和能力培训基地,要以GE管理培训中心为榜样,成为中国企业界的“哈佛大学”。“创新、求是、创新”是海尔大学的校训,就是要求每位学员都带着创新的动机和现有的创新成果到海尔大学参与,通过互动、学习,寻求事物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并总结成模块,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在新的创新模块平台上进行更高水平的创新,从而形成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海尔持续创新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张瑞敏确立的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管理实践中,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张瑞敏在管理领域的不断创新赢得全球管理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被写入美国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张瑞敏也因此成为首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14日下午,海尔集团管理骨干刘大林以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为背景,以打造人单合一双赢的管理模式为重点,为参训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现代企业管理课。在管理方面,海尔通过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新使组织充满激情与创造力,让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其组织架构从“正三角”颠覆为“倒三角”,并进一步扁平为以自主经营体为基本创新单元的动态网状组织,组织中的每个节点接受用户驱动而非领导驱动,通过开放地连接外部资源来满足用户需求。这一创新模式因破解了互联网时代的管理难题而吸引了世界著名商学院、管理专家争相跟踪研究。授课过程中,学员们聚精会神,认真地听着,有的还不时地在做着笔记;授课结束后,学员们意犹未尽,争先恐后向刘经理提问,在互动交流中,在热烈的讨论中,学员们寻找着海尔发展的精髓,以及自身企业发展可以借鉴的答案。
15日上午,参训人员一行考察了青岛啤酒厂,参观了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目前品牌价值805.85 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截至2012年底,青岛啤酒在全国20个省市地区拥有59家啤酒生产厂。2012年公司共完成啤酒销量 790万千升,其中6、7月份,单月销量均突破百万千升,是中国啤酒行业品牌溢价能力、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青岛啤酒远销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香港、澳门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青岛啤酒博物馆位于青岛市登州路56号青岛啤酒厂内。展馆充分利用百年德国建筑、设备,将百年青啤发展历程、百年青啤酿造工艺与现代化生产作业区相连,是一座世界一流、国内唯一的啤酒博物馆。在这里,参训人员顺着时空的轨迹,了解了啤酒的神秘起源、青啤的悠久历史、青啤数不胜数的荣誉等情况。青岛啤酒几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1906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2006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2006年全球信誉企业200强”,位列68位; 2005年(首届)和2008年(第二届)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其中2008年在单项排名中,青岛啤酒还囊括了品牌价值、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四项榜单之冠。
15日下午,参训人员一行考察了青岛港集团现代化生产管理现场及港口码头。青岛港是世界第七大港、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始建于1892年,现有职工24000多人,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和董家口港区等四大港区组成,主要从事集装箱、原油、铁矿石、煤炭、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储存、中转、分拨等物流服务和国际客运服务,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被国务院明确定位为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在集团管理人员的陪同下,参训一行人参观了港口信息化控制系统,重点考察了集装箱码头和20万吨级矿石码头,并听取了港口专业技术人员对码头运营和管理的详细介绍。参训人员为现代化港口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感到震惊和自豪。
两天的学习培训考察,参训人员由始至终兴致勃勃,对学习活动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各市(州)、县(市、区)企联负责人及参会企业对活动的组织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我会将进一步总结这次培训活动的经验,广泛汲取参训人员的宝贵意见,秉持“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家服务”的宗旨,真正履行好服务职责,把这次学习活动作为我会的品牌活动发扬光大,把这一活动打造为受企业家欢迎的学习培训平台。
根据领导批示,按照《吉林省企业联合会关于组织吉林省企联会员企业赴青岛学习培训的通知》要求,于2013年11月13日,赴青岛参加为期两天的学习培训,感受颇深。
本次学习培训主要是参观海尔集团、青岛啤酒厂、青岛港的厂房、生产线以及港口码头。由于时间较短,没有机会对这三家的企业管理经验进行深入的学习,只是通过海尔集团领导的介绍,对海尔集团的企业管理战略有了初步的了解。“人单合一双赢”对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快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人”就是员工;“单”就是市场目标、用户需求;“人单合一”就是员工与用户融合为一体,“双赢”体现员工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人单合一双赢”就是对外建立一种员工同用户的契约,对内建立以自主经营体为基本创新单元的自组织。员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从原来员工听企业的,变成员工听用户的、企业听员工的,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自己的CEO,实现企业基业长青。
海尔创新以自主经营体为主体的核算体系,把传统企业的财务报表转化为每个自主经营体的“三张表”,损益表、日清表、人单酬表,从而弥补了传统企业核算体系事后算账、见数不见人、见果不见因的缺陷。
本次学习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是在参观这三家企业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我们企业发展的差距和不足,深刻认识到品牌建设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一)品牌建设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没有哪个企业能够完全依靠产品而不依靠品牌成长起来并持续发展,品牌已成为企业的生存基础和利润的主要来源。集团公司在实施“一牌多品、逐一整合”品牌战略的条件下,应该以“吉林森工”母品牌的绿色、生态、环保为的内涵,以“露水河”、“泉阳泉”、“金桥”等重点子品牌的名牌产品为外在表现,以优质的产品为媒介,以无微不至的售后服务为保障,通过战略性资源整合配置和实际可行的市场推广与营销,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吉林森工”的无形资产价值和社会声誉。
(二)企业管理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浪潮中,企业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集团公司由于身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又属于传统工业,企业本质上或多或少还保留有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念。为使集团公司在新的五年计划中,继续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刻不容缓。
1、向知名企业学习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知名企业的企业管理经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只要我们结合自身情况,不照搬照抄,一定可以从其先进的经验中提取出为我所用的凡是方式方法,从而为集团公司的企业管理注入新鲜的活力。
2、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员工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管理能力的高低。目前,很多大企业都引入“鲶鱼效应”,例如海尔公司,使自身的企业管理能力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集团公司也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中和适当的条件下,引入“鲶鱼效应” (即竞争机制)。竞争机制的引入,将员工的工作模式由原来的枯燥、没有前景、单调乏味转变成富有激情、充满活力,不仅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还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月13日,我与集团人力资源孙颖总监一同飞往青岛,参加省企联针对省内优秀企业管理人员组织的一次学习培训,开始了我们为期3天的青岛之行。这次学习的企业有:海尔、青岛啤酒厂、青岛港三个青岛非常著名的优秀企业。青岛的这三家企业真的既有“小天下”的眼界,又有“纳四海”的胸怀,企业文化底蕴深厚,管理模式创新超前。此次参观真的是受益匪浅。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青岛。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在海尔参观期间,我们到了海尔的滚筒洗衣机车间,确实名不虚传。车间宽敞整洁、井然有序,全部都是高科技流水线作业,机械手操作。下午,我们到了海尔大学,接受了海尔大学讲师近三个小时管理方面的授课。讲师针对海尔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等创新举创,做了详尽的介绍。海尔的订单制可谓业内皆知,而能够专门为特殊需求的顾客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我也是之前有所耳闻,而到了海尔洗衣机的展厅才算眼见为实,海尔居然为了一个陕西的顾客单独设计了“能洗地瓜的洗衣机”,这让我们非常的惊叹。陕西盛产地瓜,一名顾客提建议说应该把出水管设计得更大些,否则洗地瓜时泥水排不出去,海尔的设计人员马上行动,将出水孔加大,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并把这种洗衣机叫做“能洗地瓜的洗衣机”。只要顾客有需要,海尔就会千方百计地来满足,以顾客满意为第一原则,真的很了不起!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是已具有115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全国 512户重点国有企业之一。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组成。现有职工16000人。 拥有码头15座,泊位73个,其中,营运码头 13座,营运泊位4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1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3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2个。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青岛啤酒是百年老企业,在参观期间,发现了两幅很有趣的海报:一幅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电影明星胡蝶为青岛啤酒做的宣传广告,看来明星来做代言广告的宣传策略最早该是青岛啤酒了呢,真是引领广告的潮流呢。还有一幅是《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为主题的海报,刘关张三人结拜时手拿的竟是青岛啤酒。寓意青岛啤酒声名远播,历史悠久。青岛啤酒在营销上总是把握时代的潮流。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请我们喝到了现酿的鲜美啤酒,这既是在向我们表示热情的欢迎,也是在展示自己的产品。
来青岛参观前也曾疑问:为什么在家电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海尔能够稳立潮头,短短几十年成为国际的大品牌?青岛啤酒如何能够百年不倒,愈发生机?在当今时代每个管理者都知道:企业要发展就要创新 ,企业要发展首先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企业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就要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些不正是管理者都知道的企业管理发展的不二法门吗?难道青岛的企业还有什么独门秘籍? 几天的参观之后豁然明朗,正如海尔企业的管理理念所执着的——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青岛这几家企业正如一首歌所唱——“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在商业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唯有不断发展创新,才能适应当今的市场,我们用一些数字来看海尔集团是如何创新产品:截止2011年6月份,海尔专利累计申请量达到11315项,其中发明专利3666项,稳居中国家电企业榜首。截止 2011年6月份,集团申请专利671项,其中发明专利291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3项发明专利!
海尔追求的不仅产品的创新,更有管理的创新。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海尔的“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方法能将目标、评价、报酬和员工斗志紧密结合,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的30余个管理案例被世界12所大学写入案例库,其中,“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管理案例被纳入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库,海尔“市场链”管理被纳入欧盟案例库。在人才的管理和任用方面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这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把静态变为动态,把相马变为赛马,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质,并且每个层次的人才都应接受监督,压力与动力并存,方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在海尔-----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企业要做强做大,必要发展自己的文化,扩大自己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铺天盖地的广告带来的强烈的商业味道常常使消费者厌倦以至于反感。然而青岛啤酒主创的青岛啤酒节却成为青岛的城市名片,青岛的骄傲。青岛啤酒节始创于1991年,每年在青岛的黄金旅游季节8月的第二个周末开幕,为期16天。节日由国家有关部委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融旅游、文化、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节庆活动。是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青岛啤酒节不仅为城市带来财富与商机,更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青岛啤酒的品牌价值。
在这次的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到,对于企业的发展与管理,青岛的企业对创新管理知是真知、行是真行。深刻认识到创新管理的重要,在行动中不流于形式,不拘泥于陈规,坚持不懈,最终使企业越来越强大,从中国走向世界。这更让我折服于我们敬爱的董事长的创新管理,折服于董事长提出的“四十字”方针,四十字方针的核心就是创新管理,华生已经走过了28个春秋,而在这28年里,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管理机制都是在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举措都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华生的监督监查机制、华生的用人原则、不断修改和完善的《华生管理手册》、独树一帜的华生管理理念等等,曾被多少企业效仿和学习,而当众多企业还没有学到精髓时,我们又有了新的举措。同样,就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前行,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完善制度,才成就了今天的华生集团,让我们的华生不断地状大,永葆华生基业长青。
最近,美国一家网站调查了1000位成功人士。其中包括已经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作家、企业家等等,这些人99%说不清自己为什么成功,但是他们却有着勤奋、爱好和一直没有放弃对成功的追求,为此付出了行动!
接着,那家网站又向公众征集了1000份最完美的成功计划书,其中包括如何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或作家,如何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或商人等等。经过层层筛选,1000份最完美的成功计划书评选出来了。它们极具诱惑力,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到每天休息多少个小时,工作多少个小时,还列出了启动资金和最终成功所需费用。这1000份完美的计划书让人看了就有实现梦想的冲动,并且坚信自己能够成功。然而对这1000位拟定计划者进行采访,结果却出人意料:在现实中,这1000个人全是未成功人士!
看来,成功青睐的是行动者。青岛的企业,不仅是深刻的“思想者”,更是新时代的行动者。青岛的三家企业告诉我们:“变革是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创新是路,积跬步方能致千里,一步一个脚步印方能丈量未来。连锁店的经营管理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宣传、管理模式,不断地践行董事长的“四十字”方针,不断地提升我们自身的管理水平,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完善、提升,让我们时刻铭记:创新管理,不在能知,而在能行!
无形的力量
---东亚企业家记者崔淼
坦白说,如果来到青岛不参观企业,或是没有讲解员的讲解,那这一次的青岛之行似乎就有只有欣赏风光这一点点意义了。尽管彼时青岛的天气总是灰蒙蒙,甚至临走的时候还起了一场狂风,但这些都难以阻断我们无时无刻的思考。
失败的人归结于命运,成功的人归结于运气。海尔集团做得好,并非偶然结果。海尔的企业文化深植于每一个细节,比如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创新技术及工具。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没有文化、没有氛围、没有灵魂的企业一定走不远,而勇于“把大企业做小”的,才称得上是“时代的企业”。
企业,想要不断向前,就要怀着一颗危机四伏的心,要开拓新的领土,要以提升自己为根本,要把员工和管理者做最好的规划,这些无形的东西决定了你的企业将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形态。《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悟明“无”比“有”更重要。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的兴衰,在于引航人于实践中形成的理念。海尔如此,青岛啤酒如此,青岛港如此,我等所能见的千万企业亦如此。
无形的力量,可立本,可克刚,可百年。所谓基业常青者,皆善此道,莫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