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任务,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表彰先进、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促进我市广大企业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按照市政府关于建立“长春企业100强评选活动”常态化发布的要求,在市工信局的指导下,在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广大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企业自主申报、属地初审推荐、征求部门意见、社会对外公示等严格程序,“2023长春企业100强”榜单已经发布,这是长春企联连续第四年向社会公布“长春企业100强”榜单。
本次入选百强榜单的企业,均为我市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自愿申报的企业,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行业领军地位、社会贡献及公信力、依法合规经营等原则选出。榜单客观反映了我市经济发展总的态势,记录和见证了我市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研究分析“百强企业”发展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了解运用其相关数据,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自觉担负起“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职责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长春全面振兴发展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主要发展特征
2022年是长春发展进程中极为不易、极具考验、极其难忘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类风险挑战叠加的特殊形势,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全市广大企业,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推动了经济止跌回升、企稳向好,长春振兴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经济贡献稳中有进。“2023长春企业100强”营业收入总额为11,041.1亿元,其中,中国一汽营业收入5,898.0亿元,占据榜首;吉林银行营业收入992.6亿元,位居次席;吉林亚泰营业收入466.8亿元,位居第三。上年度榜单中的前10位有8家继续保持,吉林银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长春销售分公司首次进入百强前1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的企业有3家,分别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长春销售分公司增长24.76%、吉林省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增长21.84%、国网吉林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增长10.16%。
(二)制造业占据主导。榜单中制造业企业58户,比上年减少6户,实现营业收入8,743.5亿元,占“百强企业”总营业收入的79.51%,尤其是在前10强中制造业占据8席;榜单中战略性新兴产业22户,比上年度的17户净增5户,营业收入达到986.5亿元,其中营收增速较快的有邦迪汽车系统增长1317.56%、富奥汽车零部件增长169.30%和蒂森克虏伯富奥汽车转向柱增长105.16%。
(三)开发区占比突出。长春新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和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产生“百强企业”51户,占据“百强企业”半壁江山,营业总收入为7,851.9亿元,占“百强企业”总收入的71.40%。其中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24户,营业收入948.3亿元;长春新区14户,营业收入419.4亿元;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7户,营业收入6,264.9亿元;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户,营业收入219.4亿元。
(四)研发投入增量明显。榜单中有研发投入的企业71户,比上年度的66户净增5户,研发投入总额280.3亿元。“百强企业”中有国家、省市技术中心70个,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9个;科技人员总数38,743人,同比增长0.69%;拥有有效专利24185项,同比增长18.39%,其中发明专利6034项,同比增长22.91%;参与制定标准805项,其中国际标准16项、国家标准530项。
(五)出口收入逆势上扬。榜单中27户企业有出口或海外收入,出口或海外收入达到166.9亿元,同比增长7.74%。增长较快的前三名企业为:蒂森克虏伯富奥汽车转向柱、长春金赛药业和吉林省华阳集团。
(六)产业结构趋于多元。榜单中国有企业34户,比上年增加2户;民营企业27户,比上年增加1户;股份制企业14户,比上年增加2户;外资、中外合资和港澳台企业25户,比上年减少5户。涵盖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光电信息、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石油化工、房地产建筑、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产业。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大考。面对市场寒冬,“百强企业”在过去一年直面挑战,在逆境中固本拓新,夯实经营能力,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但也应看到,成绩和问题总是互为存在、相伴而生,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企业效益有所下滑。“百强企业”实现利润676.0亿元,比上年下降4.82%;59家企业利润负增长,亏损户数比上年增加1户。
(二)企业体量总体不大。“百强企业”中千亿级企业一枝独秀,榜首中国一汽营业收入5,898.0亿元是第2名的5.9倍,39家企业营业收入在20亿元以下。
(三)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尽管“百强企业”涵盖了众多领域,但制造业“一业独强”“一家独大”情况仍然比较突出,从榜单统计上来看,制造业58户,其他行业40余户,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四)研发投入仍需提高。“百强企业”71户有研发投入,2022年总投入280.3亿元,户均3.95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占比较低,不足2.6%。
三、对策及建议
“百强企业”作为各个领域大型骨干企业代表,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稳压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生力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要想谋求新的更大发展,建议在以下五方面力求“新突破”。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在提升经济量级上实现新突破。建议企业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企业需主动适应、积极应对,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途径,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在新兴产业领域,要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关键作用,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发展。更要紧密围绕全市发展战略,服务全市大局,关注政策导向,把握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参与我市如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为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二)强化科技人才创新支撑,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建议企业深入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技术赋能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努力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要建设高能级创新策源平台,构建多元化协同创新体系,营造全生命周期创新生态,打造企业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承担本领域、本行业重大科研任务,紧紧围绕产业致命病因抓方配药,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努力培育本行业、本企业专家能人,加快建立起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多方位、多领域开展研发合作,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行业内外、国内外创新资源。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全球市场经济形势变化,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要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产业链的良性互动,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协同发展,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企业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生产,降低能耗和排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突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建议企业要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推动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要加强与数字经济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新业态;要以数字“赋能、赋值、赋智”,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在数字时代的整体竞争力;要善于利用数字技术弯道超车,在新产业、新业态、新基建、新消费等领域大显身手。
(五)实施品牌战略工程,在提升品牌软实力上实现新突破。品牌建设是企业提升自身软实力、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依托,是企业实现市场扩张、产品增值、效益改善的重要抓手。建议企业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明确品牌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将品牌定位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并运用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如线上线下活动、社交媒体推广、自媒体宣传等,扩大品牌传播范围,提高品牌知名度;要紧跟市场趋势,不断创新品牌营销策略,如个性化定制、线上线下融合等,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要关注国内外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范品牌侵权行为,确保品牌权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