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满载42节车厢货物的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从长春新区国际港缓缓驶出,开往德国汉堡,长春新区国际港正式开通。此后每隔半个月,这样的场景就会出现一次。
党的十九大提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作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春新区自设立以来便坚持用国际化视野谋篇布局,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东北振兴浪潮中,铆足干劲、破浪前行,走出一条高品质发展之路。
从“通道经济”到“枢纽经济”
“长春新区国际港是长吉图运输通道和京哈交通走廊‘大十字’复合运输通道的重要战略节点。”长春新区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长春新区国际港开通,这里将依托铁路综合货场建设,完善口岸服务功能,带动跨境电商企业、专业物流企业集聚,构建“港口后移、就地办单、公铁联运、铁海联运、无缝对接”的跨国物流、内贸外运新模式,打造“一带一路”北线通道重要枢纽节点。立足“一带一路”建设,长春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以贸易为龙头,逐步打开向西、向北、向南陆海三通道,倾力建设面向国际的“两港两枢纽”,变“通道经济”为“枢纽经济”,为东北经济爬坡过坎注入新动力。
从“理论先导”到“动作先行”
“开放的经济最有活力,开放的地区最具有竞争力。”去年9月,长春新区开放与发展论坛在京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在致辞中表示,面对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历史使命,长春将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自身发展放在国内外大格局中研究、比较和推动。坚持在开放中抢抓机遇,努力打造面向东北亚开放的先行区和桥头堡;进一步在开放中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深化改革,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加强合作,切实提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要充分发挥长春新区开放引擎作用,主动向国内一流新区看齐,大胆先行先试,努力让新区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活力竞相迸发,让新区一切创造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全面构建长春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加快长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近两年,长春新区通过“两港两枢纽”建设,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企业流吞吐主渠道,与“一带一路”北线国家和地区互通互联、加强合作,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具体行动中,积极推进中韩产业投资贸易合作示范区、中德工业园、中泰产业园、中俄和中白科技园、中古生物技术产业园等一批国际合作园区建设。积极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开展交流合作,建立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面构建起立体化对外开放新格局。国际港的开通,让长春新区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构建国际“大通关”体系迈出坚实一步。
从“平台建设”到“项目落地”
对外开放离不开平台支撑。近两年,长春新区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倾力打造“两港两枢纽”,将国际航空港打造成为东北亚地区门户枢纽机场,将国际内陆港打造成为东北亚“一带一路”北线跨国物流通道的关键枢纽节点。同时,加快建设龙翔国际商务区、空港国际商务区、国际物流中心服务区、长德服务业集聚区四大国际商务区,科技创新、国际金融、国际交流、国际物流集散、数据信息、检验检测认证等六大国际级中心,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航天信息产业园等十大产业园区。全面提升国际化服务功能,逐步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实现向自由贸易区过渡,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
对外开放离不开项目建设和产品的输入输出。“2017年我们计划开工项目423个,实际开工445个,很多大项目与国际接轨。”长春新区工信与发改局负责人介绍说,这445个项目涉及产业类、基础设施类和社会事业类,重大项目对新区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使新区参与国际分工更加有力。
长春新区正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有力推动长春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把更多的“中国制造”和“长春制造”带到欧洲、运往世界,吸引更多的产业、资金、技术向长春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