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长春,花开正艳。激情发展的长春,创新创业正在当时!
11日,39位两院院士汇聚长春,以座谈、学术交流、创业项目路演等多种形式,为老工业基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赋能,为推动长春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支持。
39位院士中,年龄最大者超过90岁,80岁左右的院士占了半数。在南湖宾馆,老院士们拾级而上,每步入一个会场,与会人员都会全体起立,用最热烈的掌声表达崇敬之情。
中国科学院汪尔康院士当天尤为激动。从1952年开始,他便来到长春搞科研,一干就是几十年。在省市领导与院士企业家座谈会上,他深情回顾了在长生活、工作的经历。他说,国家目前非常重视“绿水青山”,长春在研发环境监测设备方面有优势,要想办法做大做强这个产业。作为一位85岁高龄的老院士,当天他还通过路演的形式,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水质监测系统和生化需氧量(BOD)现场实时监测技术。老院士表示,他愿意将目前掌握的全部先进技术和浑身的余热献给长春这片沃土,助力长春在某些科研领域和项目建设上加速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刚刚在长春维鸿东光电子器材有限公司建立起自己的院士工作站,这是我省当天集中授牌的18家院士工作站之一。作为长春人,看到家乡这些年欣欣向荣的景象,贲德院士感到非常欣慰。他说,这些年长春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得益于这里重视科技创新、尊重人才成长。作为一位科研人员,他会倾尽所能,帮助家乡的企业在相关领域加速成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也有同感。两年前,岑可法院士就曾到长春参与项目研发。他说,能源是保障工业生产的动力,他将通过在长院士工作站,帮助长春相关企业更好地实现能源转化,为长春经济发展服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建华在座谈会上表示,科学家就应该时刻听从国家的召唤,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春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较好。接下来,他将把工业互联网、工业安全技术带到长春,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献一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维民曾经在长春学习、工作8年,汪尔康等老一辈科学家刻苦攻关的科学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影响了他的一生。刘维民院士认为,长春在汽车、农产品、装备制造和医药方面非常有优势,他建议我市在做大做强这些优势产业的同时,要利用好院士工作站这一平台,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他表示,只要长春需要,他与团队将时刻给予最有力的支持。
记者感言
依托科技的城市有未来
长春要发展,老工业基地要振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依托科技创新的城市才有未来。
不久前,《人民日报》报道了我国三项重大创新成果,其中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珈1号”和万米钻机“地壳1号”两项科研创新成果都与长春有关。在建设科技强国中,长春应该拥有一席之地。
开放的长春已敞开大门,正期望更多科学家将目光聚焦到这里,把成果转化到这里,把项目摆放到这里,帮助长春优化产业布局,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谋划推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走出一条“长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