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将存量资产变为增量经济?如何加速现有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双增长”?在长春新区,这样的好戏正在不断上演……
“10年前,我们公司规模小,也没钱,就租用了800平方米厂房,只做汽车内饰一种产品,年产值仅有50万元。到了2013年,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壮大,自建了1万平方米厂房,租用了1.3万平方米厂房,开始进军汽车线束等领域,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今年,因为生产需要,我们又建了3.7万平方米厂房,自主研发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达到四大类1000余种,在轻量化线束、新能源充电、高压保护、功能型内饰等领域,成为国内汽车配套企业的龙头,部分产品在市场占有主导地位,成为一汽-大众、宝马、奔驰等中高端汽车主要配件供应商,年产值可达10.5亿元。”这是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从小到大的过程,听公司CEO王超讲述这段奋斗历程,不禁让人心潮澎湃。
这个在长春高新区土生土长的小微企业,经过不断转型和自主创新,实现裂变式增长。
“每当企业遇到发展瓶颈,长春新区都会带着各路专家主动上门,精准服务,不仅为我们打开发展思路,还会根据企业需要,主动提供土地和扶持资金。”王超说,这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了坚强后盾。
在长春新区,像“捷翼”这样通过政府引导和自主创新,实现规模和效益“双增长”的企业不止一家,也不仅仅表现在汽车零部件领域。
成立于2003年3月的吉林省科英激光股份有限公司,这些年专心研究激光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生产出的整形美容科、皮肤科、口腔科等系列激光手术设备,性价比远高于同类进口产品,而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作为高成长、高附加值的科技型企业,该公司两年前的产值为3000万元,去年暴增到7000万元,今年预计可突破1亿元。
面对高增长,企业在研发人才和生产场地上都有些捉襟见肘。而就在这时,长春新区再次上门提供精准服务,为企业选址建新厂房,帮企业寻找研发人才。
“我们的产品目前代表着中国最高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几乎零差距。但我要说的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新区的软环境也是世界级的。”科英激光董事长朱延生告诉记者,这几年,长春新区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到企业调研,对企业有求必应,总是鼓励企业要抢抓机遇,通过自主创新占领市场。在这种热情的服务和鼓励下,企业从来不敢懈怠,一直瞄准世界最前沿技术攻城拔寨,迅速占领市场。
坐落于长春新区的登泰克牙科材料有限公司这些年也是异军突起,厂房不断扩大,产值持续高位增长。这家企业生产的自酸蚀单瓶粘接剂、牙科光固化树脂和流动树脂等系列产品,打破了中国牙科被“洋”材料垄断的历史,自主研发的新材料性能等同于德国、美国等同类品牌产品。而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能有今天的成绩,一半来自长春新区的正确引导和精准服务,“这些年,企业凡遇到困难,新区有政策给政策,有人才给人才,要服务给服务。”
一个区域经济要高质量增长,一方面需要吸引更多域外好企业持续的投资,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内部挖潜,通过政府引导,通过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创新,实现现有企业大蜕变,让“老企业”焕发新生机,走向新高度。
仅在长春新区所辖的长春高新区,像上述三家企业由存量变增量的就有50余家。最近两年,存量企业购地建设项目18个,总投资191.2亿元,预计产值约300亿元;实施技改项目20余个,总投资11亿元,预计产值超过50亿元。这些不断成长壮大的企业,为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