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长春经济圈以长春为主要区域,向北对接哈尔滨都市圈,向南对接沈阳经济区,辐射带动吉林、四平、辽源、松原等城市。通过对外大通道和开发开放带,加强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增强跨区域的资源和要素整合能力,在更大的坐标系中构建引领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协调发展新格局,逐步将长春打造成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
本报记者 杨洪伦
以解放思想为攻坚利器,长春经济圈蓝图日趋清晰。
2018年8月30日,《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布局的意见》正式提出建设以长春为主要区域,辐射带动吉林、四平、辽源、松原的“长春经济圈”。
9月份开始,市发改委会同市规划院共同成立了《长春经济圈规划》专题起草组,迅速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
11月28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长春经济圈规划(送审稿)》初步完成。
11月29日,市政府第十七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长春经济圈规划》。
长春经济圈规划建设,是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解矛盾,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长春振兴的战略举措。
新时代,长春正立足吉林、放眼全国、走向世界,在更大的坐标系中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科学统筹
长春经济圈快速起航
市发改委提供的资料显示,长春经济圈将向北对接哈尔滨都市圈,向南对接沈阳经济区。充分发挥长春区位、科教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强化创新引领、产业支撑和要素聚集等综合功能,全面提升核心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依托长春新区及各大开发区等载体,推动汽车、轨道客车、卫星、通用航空等移动装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布局,形成产业集群。加强与北上广深津的战略合作和对口合作,重点建立全国性现代产业规模化生产体系和区域性创新高地。通过对外大通道和开发开放带,加强与东北亚区域合作,逐步将长春打造成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
在全省“三个五”战略、中东西“三大板块”战略和“一主六双”建设中,长春经济圈主动“打先锋、站排头”,正努力成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主引擎。
“《长春经济圈规划(送审稿)》目前正在广泛征求各相关城市、我市各地各部门意见建议,成熟后将第一时间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实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精准施策
激活协调发展内生动力
打造长春经济圈,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需要谋全局、谋长远的战略规划,更离不开长春自身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努力激活发展内生动力的实践。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新时代长春健康发展的短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为契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要素集聚,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坚持走城区、县域、开发区均衡发展,生产布局和空间布局统筹协调的新路,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长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决策一步步上升为城市集体意识,为长春发展奠定了基调。
围绕这一战略,我市不断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十三五”规划、生产力布局、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等顶层设计的明晰,推动全市逐渐形成了开发区、城区、县域“三大板块”定位清晰,比较优势明显,深度融合发展的经济格局。
开发区——立足打造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排头兵”,加快向创新转型、向集约集聚转型、向以特色园区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化转型,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引领长春高质量发展。
城区——立足打造内涵发展“火车头”,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着力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打造城市品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
县域——激发活力,对标高位,坚持产城融合、差异发展,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富民项目和特色经济,抓住国家第一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契机,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探索一条长春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蹄疾步稳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2018年前三季度,长春市GDP实现4654亿元,同比增长7.2%。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7%以上,增速连续11个季度稳定在7%以上,在东北地区表现抢眼、一马当先,成为东北区域经济突围的一个样板。
翻阅各县(市)区、开发区的报表,记者发现,开发区、城区、县域三大板块发展速度相对均衡并呈开发区稍快于城区、城区稍快于县域的梯次发展格局,且15个统计对象有13个GDP增速在6.7%以上,区域协调发展态势明显。
下一步,我市将以长春经济圈建设为核心,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对接东北振兴战略及国家相关重大规划、“长吉图”战略和我省“三个五”战略、中东西“三大板块”战略、“一主、六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建立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增强跨区域的资源和要素整合能力,加快构建引领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协调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