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如日中天。以此形容今日“大铁北”发展之势并不为过。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铁北老工业区核心腹地看到,开发区、产业园区内机器轰鸣,宽城区行政中心商圈商业氛围浓厚,市政道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公园绿地花团锦簇,一批现代化住宅小区充满欢声笑语……这些,无不向人们昭示:曾为新中国建设独立完整工业体系作出突出贡献的铁北老工业区,已彻底告别昔日旧貌,一座现代化北部新城正在崛起。
高层决策 科学谋划
对于老工业城市长春而言,铁北老工业区的历史地位尤为特殊,几乎被视为长春工业发展的符号。建厂逾半个世纪之久的中国重要铁路机车修理工厂长春机车厂(现长春中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亚洲最大粮食深加工企业大成集团、有百年历史的长春热电一厂等大型企业均位于此区域。然而,褪去往昔辉煌,铁北老工业区面临着落后产能集中、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污染严重、棚户区改造任务重、困难群体较多等一系列问题。
铁北老工业区的大发展、大变化,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整体战略部署。早在2006年4月,长春市提出“改造大铁北,建设北部新城”发展战略,从此,这里迎来全新发展的春天。
大思维带来大手笔,新思路创造新奇迹。该区域发展战略,随着时代发展和环境、政策变化不断调整、完善和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铁北老工业区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从招商引资到项目建设,从基础设施配套到区域面貌完善,从城市功能提升到产业园区崛起,从改善民生到和谐建设,将长春北部新城建设推向崭新发展境界。
搬迁改造 转型升级
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评审通过铁北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按照当时要求,铁北老工业区规划面积9.96平方公里,其中原有工业用地4.57平方公里,占45.9%。区内重点搬迁改造企业25户,涉及到棚户区13块,总面积113公顷,搬迁改造项目106个。
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利于老企业在搬迁改造和异地新建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和结构调整,进而实现脱胎换骨和再生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把腾空区域与城市核心区统筹起来,引入现代服务业、商业综合体、总部基地等新型业态,进而实现老城区旧貌换新颜。
千方百计招大商,不遗余力上项目。这一不变的战略,不仅有效推进铁北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更是北部新城建设快速推进、经济发展逆势而上的“法宝”。
放眼今日铁北老工业区,一批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等重大产业项目,成为推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建设、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力量。
——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业。长春中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新厂区落户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预计2021年年底完成整体搬迁工作,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轨道车辆检修运维基地。目前,新厂区正在进一步完善公司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工艺布局方案;中车科技园将对老厂区及周边更新改造开发,不断释放辐射带动效应,服务长春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现代化都市圈建设。
——聚焦传统商贸物流产业。投资2.2亿元的丰树宽城现代物流园项目,1栋仓储库房主体钢结构已封闭,3栋库房基础工程已完成。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的国家物资储备库总体搬迁项目。建成后,原址将打通北人民大街与北四环路交通节点,为北人民大街延至北四环线创造可行条件。
——聚焦现代服务业。铁北老工业区主要腾空区、长春站站北区域,现已建成宽城万达广场综合体、时代大道主题商业街。此外,投资15亿元的中东欧洲城项目土建工程已接近尾声;总投资11亿元的瑞典宜家家居商场项目,预计明年启动建设,有助于拉动长春北部核心区经济发展。
——聚焦循环经济。全省首家“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揭牌,投资2.8亿元的金达洲报废汽车拆解项目一期工程主体已完成,逐步集聚和壮大发展循环经济产业。
——聚焦生态环保。投资8.5亿元的兰家污水处理厂项目已基本竣工,投资3亿元的长春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站扩建项目正在引进设备。
老城新貌 宜居宜业
建桥修路、改造老旧小区,解决危房、拆除违建,保护历史遗迹风貌、修旧如旧……借助长春市旧城改造、城市乱象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等重点工作契机,铁北老工业区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生机盎然、充满活力。长4.1公里的北人民大街实现铁北二路至北三环路段全线贯通;轨道交通1号线与8号线交会于宽城区行政中心商圈;长发大桥建成通车,打开一匡街跨伊通河重要节点;台北大街快速路辅桥逐步完善,凯旋路西行上桥匝道实现通车,台北大街亚泰大街互通立交桥设施基本完成;铁北区域居民区路网配套不断完善,解决居民出行问题。
实现全新嬗变与自我超越,满载北部新城建设丰硕果实,铁北老工业区正如一艘开足马力的巨舰,在大时代与大机遇奔涌的大潮中,破浪前行。以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质跨越提升的新城形象,矗立在长春北部,服务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