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长春新区178个项目开复工,有效投资明显回升;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100%,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11.9亿元,同比增长4.4%;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7.5%。
重大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云签约”项目频频落子,企业订单逆势上扬,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今年上半年,长春新区找准着力点、切入点、创新点,抢抓机遇、精准施策,多台“引擎”齐发力,加快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奋力推进经济建设加速恢复、稳定向好。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产业链拉动经济回暖向好
面对疫情“大考”,经济建设如滚石上山。长春新区找准着力点,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今年,我们的项目质量和规模显著提升,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建链、强链’项目集聚性开工,项目建设已按下‘快进键’。”长春新区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因为强化招商引资的“补链、延链”,57个重点项目完成“云签约”,签约金额达789亿元,富士康生命健康产业园、银河航天5G通讯卫星研发及制造基地、神州数码神旗信创产业基地等重量级项目频频落子,夯实了新区经济底盘。
新增项目、已有项目与发展战略相得益彰。日前,长光卫星与华为签署协议,利用华为在云、AI、5G、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支撑长光卫星的信息化能力需求,提供全面立体的技术支持、业务服务,与长光卫星共同打造更智能、更便利、更先进的卫星遥感服务。新冠肺炎疫情虽带来一定影响,但没有改变长光卫星的全年发射计划,“吉林一号”卫星高分02、高分03、高分04系列卫星研制和发射工作正按计划推进,“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组网速度不断加快。迎来“卫星互联网”的新风口,新区航天信息产业正在崛起。
第一季度,新区汽车零部件企业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交出亮眼成绩单,主营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67%,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9.69%。东卓汽车电子、嘉诚信息、永利激光等一批扩能提产项目也在逐步壮大新投资、形成新增量。
精准切入打“组合拳”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上半年,长春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打出“组合拳”,抢抓国家政策密集出台的“窗口期”,连续推出“应对疫情助企十五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50条”“后疫情时期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九条”等一系列援企纾困“大礼包”,帮助企业提振信心、渡过难关、稳定运行,疫情期间这几项政策已兑现资金1226万元。
金融“活水”服务实体经济。从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直接撬动银行贷款4.33亿元。与吉林银行、长春市担保合作推出“新金贷”,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银行+担保”的风险共担机制。疫情期间,迈达医疗、弗朗医疗、九州通等抗疫物资生产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贷款授信1亿多元。
“慧谷引凤”行动应时启动,优化自主创业环境、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扩大企业就业规模、与高校联动扩大就业见习规模等20项具体措施贯穿全年,成为长春新区实现“稳就业、促发展”目标的有力之举。及时为173家企业组织招聘,达成就业意向6286人次,成功招聘1881人。
推进审批改革,推行全流程“告知承诺制”审批,创新开展“网上预审报建”、“政务服务驿站”改革被列为全省试点……在政策和一流营商环境的推动下,长春新区市场活力澎湃汹涌。
创新服务助企逆行
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长春新区国际港暨长春铁路综合货场内,货物被装箱准备通过中欧班列出口。“目前,我们的货物量很平稳,而且在稳步增加,春节之后,我们的总发运量达到了1160标箱左右,总体货值2700万美元以上。”长春新区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公司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港区内的中欧班列不仅实现了每周常态化运行,进出口货运量也不降反增。
为进一步稳外资、稳外贸,长春新区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加强对外资外贸企业服务的通知》,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以行之有效的举措激发开放活力。外资外贸企业富奥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积极开拓市场,今年来自德国的订单达4000万元,明年将达1.3亿元。复工复产以来,新区在防控物资等方面给予企业极大助力。近期,即将出台《支持外贸外资企业发展六条》,助力外资外资企业在危中寻机,逆流而上。
随着扶持政策的出台落实,精准服务的不断深入,长春新区正全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高产能,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争主要经济指标下半年实现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