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通过政策激励、营商环境支持等系列举措,推动域内企业创新发展、扩能升级,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图为不断发展壮大的金赛药业有限公司。
如何加快将存量资产变为增量经济?如何助推企业快速实现规模和效益“双增长”?长春新区通过系列务实有效举措作答,推动企业扩能升级。
近期,长春希达电子技术公司完成了全球首台间距0.4mm2K可拼接超高清倒装COB显示器样机开发工作,这台机器是目前为止业界最小点间距可拼接的产品级LED显示样机。这也是由企业牵头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有关先进电子材料的一项重要产业化成果。倒装COB全自动化无人值守生产线可实现全天候生产,大幅度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及生产效率,年总产值可达到10亿元。凭借过硬的产品,去年企业销售收入与净利润增长率均超过30%。
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不仅因为企业练好了“内功”,也得益于长春新区不断完善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服务体系。近年来,长春新区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科技领军企业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中小微企业分阶段实施研发经费后补助,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希达电子、金赛药业、光华科技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在细分行业和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同时,长春新区还组织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以吉林大学和中科院驻长院所为代表的校区、院区战略合作,成立了吉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体,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和项目合作,共建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既要引领企业唱好自主创新大戏,又要通过内部挖潜,促成高科技企业就地扩大投资、扩大产能,让“墙内开花墙里香”。在长春新区,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经过12年发展,已积累14项可产业化的高值医用生物材料和医疗产品。去年,圣博玛生物医用材料和高值医疗器械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启动建设,实现本土企业再投资、再扩能。“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创新氛围、优越的叠加政策扶持,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圣博玛生物总经理庄秀丽表示,这些正是该公司下定决心在长春新区做大做强的原因所在。
长春新区在不断扩大增量的同时,也重视挖掘存量,把推动现有企业的扩能升级,作为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一项重要举措。区内百克生物、安沃基因、永利激光、英利汽车、嘉诚信息等多家企业的近30个技改扩能项目扎实推进。
不断成长壮大的企业,为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长春新区也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企业迭代升级,在最新完善的政策体系中,制订了对现有固投总额500万元以上并且设备投资占比超过50%的技改扩能项目,给予实际固投总额5%的补助政策。通过不断深化“三张清单”“挂图作战”“一项一档”等全流程、精细化的项目管理模式,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让“老企业”焕发新生机,走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