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治理水平,关乎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带着“围绕强化城市基层联防联控,织牢织密防控治理网络”这个课题,2020年3月17日,市委主要领导到朝阳区重庆街道调研,在与街道社区干部、网格长和群众代表座谈交流基础上,提出在全市社区建立和完善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联动机制,并固化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一统到底,实现全市疫情防控和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三长”联动机制建立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已从疫情防控“战时机制”转变为社区治理的“长春模式”,由最初的城市社区覆盖到乡村每个角落。
队伍建设到位
16万大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2020年3月20日,我市受疫情影响的社区经过短暂封闭管理后全部解封。为确保小区封闭解除后防控不失管、不失控,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在全市社区建立“三长”联动机制提升基层防控和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
文件出台后,市民政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在原有社区网格基础上,按照400——700户标准重新合理划分网格,并构建起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楼栋—单元”三级组织架构。在用好社区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创新思维,敢破敢立,积极发动社区群众参与,仅用5天时间,就为全市各社区配齐了16万名“三长”。
按照“一格一长”的原则,我市为每个网格选配1名网格长,由社区“两委”成员兼任。每个楼栋、单元配备1名楼栋长和单元长,主要承担收集民情信息、宣传政策法规、调处纠纷矛盾、开展便民服务、实施有效监督,他们主要由社区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退转军人、在职党员和志愿者担任。在疫情防控中,“三长”形成三张网,凝聚起了强大的群防群控合力。
尤其是在今年春节期间,面对输入性疫情,一名名“三长”化身成为了“吹哨人”和“联络员”“采购员”“消杀员”,成为我市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作用发挥到位
社会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城市治理基础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怎么夯实这个基础?就是要抓实抓牢社区治理这个“牛鼻子”,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事实证明,“三长”的诞生,化解了很多基层矛盾,为我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平安城市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文明城市创建注入了新动力。
“这个冬天雪比较大,咱们小区的犄角旮旯冻着一层垃圾,春天已经来了,得给小区营造一个好环境。”
“您说得对,咱们得发动小区里的人动起来。”
宽城区友谊花园小区楼栋长胡殿才是位年近80岁的老党员,几天前,在巡视小区时发现这个情况后,很快动员小区居民利用周末给予解决。“胡老可是社区的财富,所在小区遇到大事小情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一心街社区党委书记王蕾说,在今年年初出现输入性疫情时,胡殿才以身作则,每天守在小区义务为居民服务。看到老人家的思想境界居民们都很感动,也争着抢着做志愿者。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孤寡老人成为社区服务中一个特殊群体。这部分群众如果意外突然来临,将充分考验着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
汽开区东风街道杨柳社区充分发挥“三长”志愿者优势,把社区支撑、志愿辅助、社会支持和邻里守望“四力合一”,开创出社区养老关怀工作新路子。辖区的高金梅老人无儿无女,为照顾好老人,社区网格长吕阳为其准备了写有自己联系电话的黄手环,安排单元长于良结成邻里守望对子,每天到老人家探望。去年10月17日,老人外出时突发腰疾,不能行动。热心市民第一时间通过联系电话找到吕阳,她和社区同事及时赶到现场,并安排老人就医。
完善的“三长”联动机制让我市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三长”在市域治理中起到的是“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长’队伍的存在,承担起社区很多繁杂的工作,也让我们释放了不少压力,一些过去入户登记的工作,楼道长和单元长就帮我们解决了,还有一些社会矛盾和邻里纠纷也在‘三长’中直接得到化解。”朝阳区德昌社区党委书记孙微说,“三长”让社区“末端”可以移动的力量得到了加强,这也让他们贴心服务群众的底气更足了。
改革创新到位
“三长”联动品牌不断擦亮
“三长”联动机制建立一年来,全市聚焦破解群众身边的急事小事难事,找准“三长”联动参与市域治理的契合点,形成了“党组织领导、多方参与、协商决策、自我管理”的基层微治理模式。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化解了一批批社会矛盾、解决了一批批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实现了小事不出单元、楼栋,大事不出社区,让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了直达“神经末梢”。
朝阳区在落实“三长”联动机制中,注重党的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同频共振,探索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党员联系点”的四级组织网络,把党组织延伸到基层社会“神经末梢”,实现了社区由传统管理转变为精细治理、精准服务。
南关区为使“三长”联动机制摆脱服务的局限性,推行“街居一体化”模式,将街道力量和工作重心全部下沉社区网格,全区39个职能部门和水、电、热、气等公共服务企业的9大类118项工作职责、2598名工作人员同步下沉,共同协助“三长”开展便民服务,确保“三长”发现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在实践中,各地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可行办法。全市社区以“小联动”推动“大治理”,立足精准服务,聚焦居民“心之所想”,通过建立“社情民意日志”台账,最大限度实时收集、整合、反馈各类民情信息,缩短了居民反映诉求路径,激发了群众参与议事的内生动力。
“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以“三长”为居民骨干穿针引线,扩大了居民参与的范围,催生了居民自治能力。
“小窗口”树立“大平台”,以“三长”联动机制为基础,调动党员、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将社会服务资源作为补充补齐服务短板,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各种利益和发展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