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融通创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大胆探索,取得明显成效。继2019年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后,再获通报表扬——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仅5个上榜,长春新区便是其中之一。
长春新区如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双创”升级之路?创新、载体、高端、集聚,是长春新区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关键词。
“长春新区创新成果正加快沿着产业链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生物医药、IT、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日前,市委常委、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忠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多类型产业孵化载体
放大创新创业“集聚效应”
长春新区通过发展多类型产业,利用各类孵化载体,放大创新创业的“集聚效应”,先后建设长春北湖科技园、摆渡创新工场、益田硅谷新城等孵化载体44个,在孵企业2000多家,构建形成从孵化器、加速器到产业园的全周期企业培育链条,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8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77家,全区集聚科技型企业近千家。
作为落位长春新区长达9年的“双创”尖兵,长春北湖科技园用一池活水引得千帆竞渡,引进各类科技、双创企业和机构600余家,创业就业人才5000余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省市“小巨人”企业20余家;累计创造科研成果专利1900余项,园区总收入连续两年突破30亿元,总收入突破百亿元。
“长春北湖科技园通过引进中关村的优质资源和先进经验,短短几年间就孵化落位各类双创企业600余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就有60余家。”长春新区发改工信局局长刘锐表示。长春新区还采取易地孵化、联合孵化等多种方式,与深圳、杭州等发达城市合作,打造了益田硅谷新城等一批双创载体。
在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长春新区打造了汽车电子产业基地,现有企业50多家,拥有专利55项;在光电信息产业方面,联合长春光机所共同打造了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入驻企业66家,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东北首家独角兽企业。
始终把双创载体建设作为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区域创业活力的重要支撑,长春新区围绕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发挥政府与市场“双手”配合作用,重点培育了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全链条孵化的“双创”载体。
多元化“双创”平台
激发创新创业新动能
长春新区积极发挥政府搭台作用,联合吉林大学、长春光机所、华为等大院大所大企,共同打造了中科院(吉林)科技产业服务平台、中关村创新中心、华为科创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目前长春新区集聚各类国家级研发机构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0多个。
围绕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长春新区正积极推动“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光电信息小镇、精细化工产业园、国家应用化学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为“双创”生态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强大支撑。其中,长春北湖科技园打造了“专业化园区—专业化平台—专业化服务—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吸引中科院长春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吉林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东北中心等国家级、省市重点创新创业平台14个,落位“贝壳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3个。
通过大量科技研发、创新创意、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长春北湖科技园就业人数和人员水平逐渐攀升。截至目前,长春北湖科技园已实现创业、就业500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才3600余人、“长白慧谷”英才13名、域外合作专家26名、研究员与正教授级别60名、博士生80名、硕士生360余名、留学人才30余名,研发人员500余名。“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加入,为园区和区域未来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长春北湖科技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任靖说。
通过科技创新,形成了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实现了长春新区创新驱动内涵式增长。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打造“雨林式”创业生态体系
长春新区积极主动作为,先后出台和完善“8+3”政策扶持体系,在人才引进、研发投入、房租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千方百计减轻企业初创期的负担,提高在孵企业成活率,确保企业度过成长的脆弱期。目前,长春新区市场主体发展到近6万家,月均增加800余家。
作为省市区三级共建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长春新区始终把人才当作推动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源,创新推出的“长白慧谷”英才计划、“慧谷引凤”行动计划等系列举措,全区累计引进培育各类人才近7万人,14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41人入选省、市高级专家;积极为人才创业搭建平台载体,与8所驻长院校共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每年拿出250万元,设立新区“奖学金”,扶持有意向到新区企业工作的优秀大学生完成学业。
长春新区还在吸引人才入驻方面下功夫,谋划建立人力资源产业园,打造2000平方米的“互联网+人才就业(创业)”智能交互招聘大厅,未来将打造成国家级人才资源产业园。设立特殊人才“编制池”,与新区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全日制理工类研究生,可将编制落在新区,在企业工作满5年后,有意向到新区机关工作的可直接调入新区工作;投资4000万元建成人才公寓120套,为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长春新区正逐步打造成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成果涌流、双创人才集聚的创新创业高地,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去年,长春新区GDP和规上工业增速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分别排第4名、第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