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1.2亿元、规上工业产值完成434.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1.7亿元,同比分别实现14.9%、23.8%、7.5%的增长……“十四五”开局之年,长春新区上半年交出亮眼的经济答卷,全面深化改革呈现有力有序、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关键之年,必有关键之举。今年年初以来,长春新区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对标一流找差距、学经验,结合实际啃硬骨头、克服难关,加强系统集成,突出制度创新,尊重基层实践,不断优化改革整体框架布局。
“我们成立至今,共召开深改会议17次,审议讨论重要改革文件63个,完成重要改革任务135项。”谈到深改工作,新区负责人感触颇多。今年年初,新区推出35项首创性、独创性改革措施,首创推出低风险工业类项目先证简(减)图改革,大幅提高了审批效率;在全省率先推出“阳光采购”改革,建设“政采云”平台,打造企业展示“精品馆”,实行“提出申请、参与流程、采购交易”3个零成本,形成了“一云一馆+三零服务”政府采购新模式,成为全省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试点;在全省率先推出“142N”系列改革,通过制度层面“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务实提升审批服务水平;创新实施“免申即享”改革,先后为671户企业兑现资金6000万元;发挥基层改革“生力军”作用,打造了全省首个社区“创客社”,累计孵化企业28家,带动就业283人……
一项项创新成果,完善了改革框架布局,拓展了改革深度广度,使长春新区各项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拢。
改革的进度要“快”,步伐要“稳”,措施要“实”——这三个字,体现出长春新区改革格局下的力度、节奏与务实。
——在“快”上,长春新区按照“五化”工作法,对重点改革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加快推进速度,截至上半年,实施首创性、独创性改革任务27项,完成全年任务的77%;行政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诚信新区提升年”建设、“七快一缓”诉讼服务企业绿色通道、保障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四步工作法”等多项改革全面完成。
——在“稳”上,从2017年末开始,长春新区深入实施“校园冰雪运动强区”改革,截至今年年末力争实现校园冰雪运动“覆盖率”100%,“冰雪进校园”改革被北京冬奥组委会列为2021年冬奥会遗产案例。
——在“实”上,长春新区务实推进北湖科学城、知识产权生态小镇、“孵化器+金融”等改革,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新区在省市创新发展的“主引擎”作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连续两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摆渡创新工场“交互式市场化运营、低成本便利化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
在“全面”上谋划,在“深化”上发力,长春新区确保改革前后衔接、梯次接续、纵深推进。围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持续深入推进“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特殊人才“编制池”、长春新区奖学金等人才“引聚留用”改革举措,有效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累计引育各类人才近16万人,2021年上半年引育人才7000余人。率先开展金融集市,为企业搭建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拓展深化“新金贷”模式,推出“长白慧谷人才贷”“新金贷2.0”,为高端人才和科技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强化企业上市扶持力度,把上市奖励从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吉林奥来德光电、中邦园林环境、长春百克生物等5户企业相继上市,新区进入企业上市“爆发期”。在持续完善“企业家座谈会+沙龙”、企业高管微信群等特色服务品牌基础上,创新推出“企业问题我来办”“新企通”等改革举措,成立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实现了营商环境从制度层面向文化层面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