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实现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9.1万人,距离全年实现10万名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目标又近了一步!
在“9.1万人”背后,新现象格外引人关注——7.4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其中除省内应届毕业生之外,长春今年吸引近1万名省外应届毕业生来长就业,助力1.9万名往届毕业生找到心仪工作;离校5年内年轻创业者达1.7万人。
梧桐茂兮,凤凰来栖。长春以“促进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服务工程”为载体,创新政策、广搭平台、优化服务,使更多省内外年轻人将长春视作“择业就业首选之地”“人生创业启航之地”“奋斗青春圆梦之地”。
政策平台“双发力”
年轻人才“引得进”
今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延边女孩崔晶,手握教师资格证,落户专注于打造技能型人才的长春;毕业9年的王俊翔跳槽来到长春一家电气公司,以期在更大平台实现更好就业;上海应届毕业生盛琦看中新能源换电操作员岗位的发展态势,在长春成就打拼一番事业的梦想……人才“引得进”,成了我市贯彻“人才强市”战略的关键词。
人才“引得进”是前提,先声夺人的“人才新政”则是刚需。今年,针对影响大学生来(留)长的体制机制瓶颈及阻碍性因素,我市人社部门整合大学生最关心、关注的择业、创业、安家、落户、购房等问题,对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打包”推送管用、好用的政策,并以“夯基、备输、拓引、精援、引创”五项计划为服务载体,依托“长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服务工程——2021年度暑期服务行动计划”等平台,精准服务高校毕业生。
创办时光里·创意摄影工作室的湖南人曾佳辉告诉记者,让他萌生扎根长春“第一印象”的,正是一项项好政策。初次创业的他不仅领到5000元的创业补贴,还获得所在大学的创业园扶持。发放给个人和小微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更是获得集体点赞。据市人社局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在已经来(留)长创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占比达89.08%,成为我市青年创业主力军,政策引才效果显现。
为长春这座城市凝心聚力的还有愈发多样化的平台建设。通过政校企联合,我市抢先抓早搭建“直播带岗”企业行等平台,并深入吉林大学、北华大学等高校开展招聘活动;以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教育医疗业为重点,在全市累计举办专场招聘会300余场,累计征集、共享、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2万余个;进一步强化高校毕业生基层公益服务岗位开发,实施“三支一扶”基层项目计划;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优势,持续实施“强师计划”,广搭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空间。
服务宣传“跟得上”
干事创业“留得住”
年初,长春皓月集团还在为大力发展200万头肉牛项目而急需贤才,10个月过去了,通过多渠道大力宣传,企业已成功吸纳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为我所用”。
要想人才“留得住”,就得在就业服务方面“跟得上”。我市以市人社局与市工信局等部门强化协同,市区人才公共服务机构联动,社会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配合的模式,打通了服务“关节”。在今年开展的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报名比例高达2074比1,岗位平均竞争比例达389比1。“这说明通过主流媒体的强力宣传,人社部门的高校宣讲取得了实效,提高了‘留长工程’的知晓度,提升了学子们对长春市的认可度。”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我市还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器在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出台扶持创业孵化器建设的配套政策,通过“一站式”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优质创业项目、更新创业理念、开阔创业视野,大大提升了创业企业的成活率和成长性,使众多有志于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添砖加瓦的人才,坚定留长决心。
多措并举“准对焦”
优秀人才“用得好”
“这个‘调研团’真是对焦了企业需求,帮我们破解了技术开发人才短缺的大难题。”省兆海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付慧芳所说的“调研团”,是市区人社部门联合组建的校企对接团队。优秀人才“用得好”,才能释放人才的最大动能。通过持续走访我市重点产业行业代表企业,宣传人才政策,了解高校毕业生等人才储备需求,我市进一步搭建校企对接渠道,为企业输送人才提供便利条件。
对此,长春仁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负责人王雷体会颇深。去年至今,刚申请成为就业见习基地的仁实光电吸纳了多批见习生,技工孙志成、行政文员李雨航等人的能力备受企业肯定。“就业见习基地有效解决了校企之间、校园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脱节’问题,使人才能尽快适应岗位所需。而且,政府还每月给予见习生补贴,大大降低了企业用人、育才成本。”王雷说。今年,我市122家优质用人单位和就业见习基地,已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及其他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和见习岗位1822个。
“直播带岗”“抖音直播名企”“人才夜市”及各类专场招聘……通过系列活动的同步开展,来(留)长创业就业的人才有了发挥才能、施展抱负的平台,通过充分释放人才“虹吸效应”,聚力建设长春这座“创业之城”“创新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