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开区有非常管用的“秘籍”——
坚持以优化服务为抓手,打造高标准软环境,吸引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争相落地,发力产业链高端,加码力撑实体经济。
引导和推动存量企业技改扩能,加快新旧动能转化,让产业“尖子”领跑转型升级,有效壮大经开区产业基础。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构筑良好的产业生态。
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实打实的项目落地
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项目建设。可以说,今天的项目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因此,经开区坚持“项目为王”,坚定不移地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版头条”。今年,经开区落实5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98个,涵盖汽车零部件、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进一步壮大我市实体经济底盘。
招商引资项目也不乏亮点:
今年,经开区全年预计新签约项目97个,储备重点项目100余个。其中,总投资10亿元的联东U谷长春国际企业港项目签约落户,旨在打造高端制造、研发产业集聚区,形成上下游高端产业集群;总投资20亿元的日丰集团东北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户,这是日丰集团东北首个、全国第八个生产基地,将进一步满足东北市场以及俄罗斯等欧洲地区出口需求;敏华东北生产基地也签约落户,标志着智能家居行业头部企业敏华控股正式在长春布局,将其东北生产基地落位经开区……一个个大项目在经开区落位“提速”,布局“加码”,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正加速形成,给城市经济发展之路带来更多可能,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充满活力。
发展实体经济,离不开创新的有力驱动
今年,在经开区,以福耀玻璃、纬湃汽车电子为代表的产业“尖子”新动作频频,“长春富维安道拓”向绿色内饰件转型,“法雷奥”生产电动压缩机,福耀集团的高端铝合金饰件项目进展顺利,纬湃汽车电子启动传感器项目……14个技改项目基本完成。这些技改项目上马快、见效快,消耗资源少,可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运行,在为企业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同时,也助推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
不仅如此,以“法雷奥”等重点企业为核心的新集聚区也正在经开区新兴产业园区形成。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补链”生力军,使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上下游配套完备、产业互补且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老工业基地不是包袱。经开区积极引导辖区企业通过开展技改扩能不断促进已有工业项目加快转型,大力培育优质工业项目,在稳住工业“底盘”的同时,努力做好“有中生新”的文章,变存量为增量,使传统支柱产业基础更加稳固。
发展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挑大梁”
产业竞争,唯有快人一步,方能抢占先机。
为积极应对汽车零部件一业独大带来的产业风险,经开区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及兴隆综保区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围绕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导向,全力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其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经开区光电信息产业园项目建设正酣,以打造“光电未来智造城”为重点,光电信息产业园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三期工程也全面启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经开区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形成产业发展集群。“光电信息产业全年预计增长60%以上,贡献增量5亿元以上。”据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光电创新元素为主体,经开区正在联合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打造全长2.3公里的“光电特色产业街”,建成后有望成为我市创新打卡地、网红新地标。
投资14亿元打造的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进展顺利,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本月投入运营。该项目将填补激光芯片产业空白。
吉林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园一期已投入运营,正在加快推进二期建设,已进驻晨裕生物、中科炬鸣、爱诺德、眼动力科技等20多个项目。
“有中生新”,寻找新发展;“无中生有”,拓展新空间。经开区围绕光电信息、跨境电商、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起步,扎实布局,从点到线到面再至“网”,积极构建立体化产业协同发展之路,“绿色、高端、新兴”的特质也日益凸显,新动能加速培育,并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蛋糕”中的比重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