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5年来,长春用奋斗的姿态实践着这句话。全市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着力增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社会全方位引领作用,布局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高技术产业集群,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升级版“双创”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和坚强保障。长春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2021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长春市位列全球科研城市第37位。
科创企业喷涌而出的强动能
虽然进入冬季,位于合隆镇的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却呈现了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企业员工正紧张有序地进行产品创新研发和量产工作。
奥来德是国内领先的OLED有机发光材料和蒸发源设备制造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LED发光材料,截至2021年6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17项、国际专利2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数147项,公司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为让一个项目真正落地并投入实际生产中。“十三五”期间,我市实施科技创新“双十工程”项目88项,总计投入科技经费91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3.9亿元。通过一批“双十工程”项目的实施,攻克关键核心技术91项,开发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209项,带动就业上千人,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利税4.2亿元,推进了产业发展。
科创企业是长春这座科技城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随着我市科技创新政策不断完善,政策“磁力”效应凸显,一大批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在创新领域取得突破。我市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全社会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优化,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到2020年底,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13户,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
开放科技营造发展的优环境
开放是城市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市坚持走开放合作之路,开放创新畅融“双循环”。吉浙、长津对口合作全面提升我市创新要素活跃度,华为、阿里、腾讯、浪潮、京东、科大讯飞等国内知名创新型企业来长投资兴业引领科技发展新趋势。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长春科技大市场、长吉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不断提供高质量科技服务,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营造了开放发展的云环境、新环境,人才新政、创新新政不断汇聚科技要素资源进一步夯实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腾飞发展的新基础,“来创新吧”正在成为长春市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第一广告语。
低碳科技高质量发展支撑点
我市开启低碳科技新征程,将绿色发展深度融入生产生活。长春应化所突破二氧化碳基塑料(PPC)工业生产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技术策源地。长春光机所研制成功中国首颗碳卫星CO2探测仪,是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具备全球尺度大气CO2高分辨率吸收光谱探测能力的国家。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高校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均有深厚底蕴。火山研究所落户长春,新能源汽车、黑土地保护等新工作不断开启新领域低碳环保发展新进程。低碳技术正在成为长春市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征程的重要旗帜和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点。
今年10月,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我市同南京、青岛代表全国78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参展,展示了“十三五”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工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全球科研城市、世界创新集群影响力,加强科技合作和开放创新,吸引优秀人才及成果,扩大科技引领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强化长春市对东北地区科技要素的吸纳能力,建设引领吉林创新转型的核心区,打造区域影响力的振兴引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市科技局工作人员表示。
创新激荡浪潮涌,风劲正是扬帆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长春这座科技城定不负时代重托,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不竭力量,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奏响长春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