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纪委和市委部署要求,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将容错纠错贯穿监督执纪问责全过程、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强化教育引导凝聚容错纠错思想共识
2021年,围绕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市纪委监委深入部分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部门开展调研,查找问题、剖析根源,从工作机制、操作流程、保障措施等方面入手,制定了《关于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方案》,对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方法步骤进行了细化明确。“《工作方案》的施行有效打通工作中的‘堵点’,形成了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密切配合、各级党委(党组)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推动容错纠错工作规范运行,有力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把严格管理和关心关爱干部要求贯穿纪检监察工作始终,市纪委监委从政治激励、工作支持、待遇保障、心理关怀等方面关心爱护干部。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理论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提出的“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找准抓住影响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关键症结,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另一方面,加强典型示范引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挖掘运用长春红色资源中的清廉内涵,举办红色经典故事舞台剧大赛,拍摄《不能忘记的历史》等红色文化系列专题片,绘制《长春地区红色资源地图》,编印《习近平关于“激励保护干部担当作为”重要论述摘要及有关文件制度规定汇编》,广泛宣传勇于担当、廉洁奉公的先进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党员干部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
准确把握标准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
为促进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营造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好氛围,市纪委监委认真落实“吉林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容错纠错十条”,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生态环保、信访维稳、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方面,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清单,对符合清单所列18种具体情形可视情形免除相关责任或者从轻减轻处理,为容错纠错明确划定边界。
在此基础上,规范操作程序,对适用的责任主体、具体情形、认定程序、结果运用等进行实化细化,明确“提出申请、调查核实、研判认定、结果反馈、组织谈话”5个规定程序,切实增强容错纠错的严密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建立结果运用、回避制度、案件追究责任制等保障机制,确保容错纠错工作有效开展。
坚持严管厚爱结合、纪法情理融合,在执行和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制定出台《关于精准问责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的实施意见》《长春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配套制度,消除敢于干事、勇于担当党员干部思想顾虑,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从制度上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同时,制定《关于加强受处理处分干部教育关怀和管理使用的办法》,加强对予以容错免责的党员干部跟踪考察,为考核评优、提拔使用提供制度依据。截至2021年11月底,运用容错纠错相关机制,对103名党员干部免予处分,有效保护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负责的积极性。
通过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在工作中处理好监督、支持与保护的关系,对履职中的无心之过、探路先行的改革失误等,给予同志式的关怀关心。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坚持规范化运行、流程化操作,建立责任明晰、互为支撑、有机配套的制度体系,给敢闯敢试敢担当的干部吃下‘定心丸’。”
坚持协同融合推动容错纠错工作落实
“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及时帮我澄清了不实举报,让我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医院的管理和建设当中。”我市某医院副院长王某动情地说。为预防失实检举控告影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使受到不实举报干部放下心理包袱、打消思想顾虑,截至2021年11月底,市纪委监委梳理排查信访举报1843件,为35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弘扬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清风正气,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
同时,将容错纠错与运用“四种形态”、精准规范问责等措施融为一体,打出一套刚柔相济的“组合拳”。2021年1至11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9672人次,其中前三种形态占比97.4%,充分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对不作为的“躺平式”干部、慢作为的“蜗牛式”干部、乱作为的“任性”干部,坚决追责问责,防止宽容变纵容、保护变庇护。
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市纪检监察机关将继续认真落实市委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要求,旗帜鲜明地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干部减负减压、鼓励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