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
如何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如何将新质生产力这个“新”字写得更好?面对新机遇,长春新区联合域内企业聚焦创新,加快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创新体系,打造创新生态沃土,集中力量放大优势资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
以“双城”建设蓄势
让新兴产业“聚”起来
2023年11月,一款“不需要跑道、能在零下40摄氏度、海拔5500米以及7级强风中正常起降飞行”的“吉林造”无人机引得业内外人士连连赞叹。值得一提的是,此为全球首创!
这款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首次亮相,由长春长光博翔无人机有限公司研发制造。该公司具备完善的无人机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全方位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目前,长光博翔无人机项目落位北湖未来科学城“长智光谷”,办公区正在装修,部分设备已进驻并开始生产。
在航空航天领域,“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实现了“百星飞天”,通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实现卫星的迭代升级,突破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关口”。
2024年,聚焦北湖未来科学城、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双城”建设,长春新区吹响集结号,重点布局生物医药、光电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产业赛道,走出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新兴产业发展之路。
以创新生态赋能
让区域发展“活”起来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科技创新,是增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着力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力量在企业,而长春新区的企业早已“摩拳擦掌”。
在2024国际智慧显示及系统集成展上,希达电子携绿色超高清节能超冷屏等产品阵容亮相,受到海内外专业观众的广泛关注。
如何为科技创新主体打造更广发展空间?如何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发展平台?长春新区着力建设科创大平台,承载产业大发展。
以“双城强引领”深耕创新策源地。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内一批重大项目5月份将启动建设。北湖未来科学城协同中韩示范区、联动经开区,以“长新创谷”为依托,打造长春科技创新中心。
以“协同建平台”提升创新能级。聚焦一院三所、高校大企开展创新源头掘金,实现高能级平台50个、标志性成果100个、院士型项目50个的“515”创新裂变目标。
以“梯次育主体”激发创新活力。实施“昂首”“强基”“挖潜”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力争到今年年底,长春新区专精特新企业突破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900家、上市企业达到14家。
以人才建设聚智
让产业发展“强”起来
产业迭代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人才队伍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资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
如何更好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视人才如珍宝,在求“新”求“质”中广泛集聚创新人才,是长春新区的答案。
今年2月27日至3月1日,长春新区主要领导带队,到北京开展“谋创新 引人才 兴产业”对接洽谈活动,走访国家能源集团、北京大数据先进技术研究院、欧美同学会、怀柔科学城、北京科技大学、盘古智库、地平线等企业、机构、院所,用实际行动把人才和创新这篇大文章做扎实、做具体,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北湖未来科学城建设招商引智、聚势赋能。
欧美同学会东北海创中心落位北湖未来科学城核心区“长新创谷”,目前已完成验收,孵化基地投入运营,先期已落位、储备18个海归人才科技创新项目,成为引导支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集聚海外智力与项目、助力地方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北京科技大学将在长春新区合作共建“北京科技大学吉林未来产业科技园”,为北湖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打造一流的科创研发平台;
盘古智库将进一步发挥智力资源和创新资源集聚优势,为北湖未来科学城建设提供创新资源支持……
长春新区以“全要素融通”引育创新人才。依托欧美同学会东北海创中心、省院士专家联合会等引才平台,引进院士专家、海外人才、创新型人才,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扛起“创业奋斗、就在吉林”大旗,推动“吉人回乡”“资智回长”,不断提升各类人才服务水平,全力打造人才向往之地、创新之都、圆梦之城,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珍宝”绽放光芒,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