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民营经济活则全盘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市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坚实力量。
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实缴税金占全市税收总额的4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80%,吸纳就业占城镇新增就业的90%,民营经营主体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7%。
今年一季度,全市以民营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为主体的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1.9%、29.1%、15.5%、11.3%,为全市工业顺利实现“开门红”做出突出贡献,进一步彰显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一组组数据折射出我市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映射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自觉。
近年来,我市持续厚植“沃土良田”,持续做优营商环境,让更多“阳光雨露”滋养民营经济,使其呈现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生动发展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政策保驾护航 让民营经济信心足
政策是资源、是导向,更是力量。好政策一旦“落地生金”,必将释放源源动力。
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地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不断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生长”的环境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出台了《2023年度长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6条”、《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措施》“13条”,“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直达快享”兑现国家、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18309万元。全面梳理国家和省、市近年来出台的涉及支持企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从近800多条政策中梳理出146条含金量较大的政策条款,并编辑印发成册。
通过送政策进企业、政策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面解决企业政策信息“难找、难查、难兑现”突出问题,以政策效应吸引产业集群、人才集聚。实施人才引培,推进百万大学生留长工程。今年1月1日,《长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主要围绕与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要素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5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深化长春市营商环境领域改革,破解制约经营主体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一系列或惠企、或鼓励、或扶持的利好政策,都如一场场“及时雨”,不断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持续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长春海谱润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OLED终端蒸镀材料领域,是一家进入华为、苹果生产线的国产材料企业。“民营企业的壮大离不开好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我们在长春新区的支持下,持续开发新产品,抢占新赛道,激发新动能,深耕电子专用材料领域。”长春海谱润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华说。
比环境拼服务 让民营经济活力强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相对来说,民营企业对市场的感觉最为灵敏,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
正是基于这么一个道理,当前新一轮区域竞争正由拼政策、拼资源、拼土地转向为比环境、拼服务。“拼经济就是拼营商环境,拼营商环境就是拼服务。”在这一理念共识下,我市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服务举措,可谓鼓点频敲,脚步密集,叠加效应明显。
“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全覆盖——坚持线下、线上助企联动。线下,持续擦亮“万人驻(助)万企”为企服务、助企纾困“金名片”,4660名驻(助)企服务专员实现对全市6200户“四上”企业和1055户高成长性企业的精准对接和全时“驻企”包保,高效解决企业发展难题4442件、问题解决率高达99.7%;线上,扎实建好“长春亲清政企关系”微信服务群,多角度打造营商环境“硬载体”,全力构建助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开门红”“全年红”的“大平台”。
举行“圆桌会议”,解企业烦忧——围圆桌而坐,面对面交谈,心贴心沟通。按照《促进工业企业发展圆桌会议工作机制》,我市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专精特新、智改数转等多个维度选取企业,定期召开圆桌会议,倾听企业呼声,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明快高效是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圆桌会议上,企业家们围绕政策支持、人才需求、融资保障、合作交流、项目建设等方面畅所欲言。而相关市直部门和相关属地则迅速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对接,全力解决企业提出的问题,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全市政务服务、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分别压缩80%、75%,即办件占比分别达到50%、40%;全市370项政务服务事项涉及47类956份电子证照实现“共享免提交”;目前,全市“跨省通办”事项共257项……围绕服务效能提升,我市着力推进政务服务极简审批,持续打造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的政务服务品牌,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实现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打造政务服务“长春样本”。
“车间革命”加速 民营经济发展后劲足
观念一转天地宽。在转型攻关中,长春市高新东卓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依托“5G+工业互联网”,在企业生产、物流运输等方面都实现了数字化管理,生产效能也大幅提升,并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等称号。下一步,企业将进一步优化产线布局,为产业发展聚势赋能。
东卓电子只是我市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事实上,我市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如一场“车间革命”,正加速推进。它已不再是“选择题”,已是关乎企业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为推动企业“智改数转”,我市不仅高标准编制了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确定了“12345”转型思路;还突出抓政策支持,采取直接奖补、贴息支持、担保补助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内生动力。除此之外,我市还组织召开了数字化转型对接会、数字化转型高级研修班,开展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问卷调研活动,成立了市区两级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专班,建立“长春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圈”“长春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资源池”……在数字化转型的浓厚氛围中,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意愿不断增强,转型能力不断提升,发展后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