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安县西部吉林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都会迎来白头鹤、东方白鹳等大批不同种类的“国宝级”候鸟回迁、停歇。保护区内水草肥美,各类候鸟时而嬉戏觅食,时而翩翩起舞,时而结伴翱翔,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
吉林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美丽生态画卷,是我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达8.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3%,湿地自然保护率达33%,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95%,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效保护率达92%。
以规划引领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有关领域中长期规划;系统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通过加强东部大黑山脉生态保护、提升松花江河廊保育功能、推进西部防风固沙林带建设等措施,逐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落实就地保护体系,开展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划定158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
系统治理,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开展涵盖河道保护治理、国土绿化、城镇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网络和生态廊道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等重点工程。因地制宜实施长春市水系连通和河道生态补水工程。落实黑土地保护,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全市绿水长廊项目建设。开展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
2023年,依托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等项目,全市实施“深翻+增施有机肥”保护措施360.88万亩;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建成17个千亩核心辐射示范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77.16万亩;完成绿化任务51.31万亩。新建提升口袋公园51处。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监管。全市五个相关自然保护的管理部门持续开展“绿盾”联合检查行动,对卫星遥感线索进行现场核实。对净月潭风景名胜区、新立湖国家湿地公园、北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进行现场检查。去年10月,市林业和园林局查处一起非法出售(购买)国家二级野生动物(画眉)案,对涉案8人进行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1.87万元,并处罚款1万元。在中国渔政“亮剑2023”行动中,全市在重点渔业水域巡航120余天,拆解涉渔“三无”船只5艘。
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开展外来物种入侵普查。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呼吁公民发现外来入侵物种及时报告,禁止私自放生,禁止擅自丢弃已经引进并需要严格管控的外来物种。
林业和园林部门不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水平。每年对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20余种林业有害生物开展定期调查及全面监测,提出预防治理策略,保护生物安全。全市已连续8年未新增美国白蛾疫区;未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
不断加强野生动物救助和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目前,长春市野生动物救助站已救助动物349只,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3只。农业农村部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200万尾,救助水生野生动物绿海龟1只、大鲵1只。对松花江、东辽河、拉林河、伊通河、饮马河5大渔业水域流域,连续19年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累计形成监测数据1.1万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