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长春兴隆铁路口岸内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个个集装箱被摆放得整整齐齐,里面装载的是由中国一汽生产的整车;相邻不远的铁轨上,一列中欧班列(长满欧)整装待发。一边是“中国制造”,一边是世界商机。
“发车!”5月26日,随着值班员发出的指令,汽笛长鸣,这列满载110标箱的“长满欧”缓缓驶出,踏上奔赴欧洲的旅程。
自开通以来,这条起于长春、经满洲里口岸出境、终到欧洲境内的我省首条中欧班列,让“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有了一条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朋友圈”也在不断拓展的交流合作中日益扩大。
“‘长满欧’运行平稳,平均每月发车6列,主要以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为主。”长春国际陆港港务管理有限公司港务总经理戴伟告诉记者,以长春为枢纽的中欧班列货运量越来越大,货物种类越来越丰富,集货已经覆盖我国东北三省、环渤海地区、华北地区,以及东北亚国家,已连接“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贯通俄罗斯境内近百个铁路站点及欧洲腹地30个城市站点,成为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稳外贸和保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的重要支撑。
据统计,今年1——4月份,“长满欧”共承运货物2310标箱、1.56万吨,货值约4.62亿元。在出口货物中,1——4月份,本省货物占比63%。
不仅如此,与“长满欧”相补充的中欧班列“长珲欧”运货量也与日俱增。今年1——4月份,“长珲欧”共承运货物440标箱,同比增长22.9%;承运货物0.12万吨,同比增长42.3%;货值约1.23亿元,同比增长63.6%,本省货物占比100%。
越来越多的“长春造”“吉林造”商品正搭乘中欧班列“走出去”。
在福耀集团长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上,一块块汽车玻璃通过输送带进行加工,由其生产的风挡玻璃每周都会搭乘“长满欧”运往德国。
“中欧班列货运时效的稳定性高,而且受自然环境灾害影响小、连贯性强,大大缩短了运送时间。”锦湖轮胎(长春)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中欧班列为省内企业增添了比较优势。锦湖轮胎将利用长春的地理优势和通道优势,不断通过中欧班列延长外贸链条。
“中欧班列为保障省市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提供了新型支撑。”在长春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玥看来,“长满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体制机制的创新。
来到长春兴隆铁路口岸,不难发现,这里作为“长满欧”的终始站,与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围网仅一路之隔,在全国承载中欧班列的内陆铁路口岸中率先实现了铁路口岸与综合保税区的“一体化”建设架构,实现“区港联动”。同时,通过地理优势、通道优势、政策优势、比较优势、产业聚集等优势,成为我省唯一的国际、国内物流枢纽中心,有效打造了“东北亚国际多式联运中心”。
“凭借这些优势,‘长满欧’‘长珲欧’的后发动力也将越来越强。”王玥说。
在积极推进海陆空联运的今天,开放与共享已是必然。
以“长满欧”“长珲欧”铁路物流为主体,联动周边公路港、航空港、海港构建的公、空、铁、海“四位一体”多式联运体系,正推动枢纽优势、物流优势、产业优势实现转换,助力长春的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3月,长春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与辽港集团共同建立省级物流合作平台,共建吉林省内陆开放核心区域,在港口运营、陆路运输方面全面深化合作,与辽港实现海铁联运“一单制”,未来将实现至辽港海铁联运“天天班”。
“吉林省内陆开放核心区以长春兴隆铁路口岸为启运点,发挥码头、堆场优势资源,集疏运效率缩短至17小时,达成‘两港如一港’目标,实现‘入区暨入港’,节约通关效率。企业不出家门,即可了解海铁联运、海运订舱、中欧班列等全程综合物流信息,享受相关服务。”王玥表示,这将吸引更多的船公司在长春设立返箱点,将有利于形成更全面、更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为我省进出口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时效,形成“以运带贸、以贸促产、以产补运”开放新格局,形成经济新增长极。
以长春为枢纽的中欧班列给亚欧经济往来插上翅膀,也为吉林振兴铺设了高速车道。更重要的是,这条商贸纽带有助于推动国际商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从而真正将呼啸而去的汽笛声化作“新丝绸之路”的阵阵驼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