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单元,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县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截至去年底,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十五”末期的30.5%上升到36.7%。
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四县(市)和双阳区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县域经济,有的地方把产城融合作为突破口,有的地方依托资源优势做文章,有的地方工业化步伐日益加快……一个个新思维、一条条新路径,使县域经济走上“金光大道”,使县域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作为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吉图国家战略的内陆端口、吉林省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区域的农安县,经济发展正在新高度上实现着新突破。
今年第一季度,农安县地区生产总值可实现62.3亿元,同比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3亿元,同比增长12.5%;全口径财政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22.4%;地方财政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18.6%。
近年来,农安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突破20亿元和10亿元,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势头的背后,支撑点是什么?原动力在哪里?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工业成强大引擎
最近,农安县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富士康、旺旺、职教园、铁骑力士、华润天然气、海外制药、一汽试车场等一批大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据介绍,仅2013年,农安就引进内资37亿元、外资6750万美元,分别增长22.1%和20.5%,续建、新建项目17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9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建成投产101个。
“长春市把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敲定在新型工业化上,把重点放在产业优化升级上,这对农安也是适用的”。今年,农安县“拉长补短”,努力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集群优势,让汽车、轨道客车零部件生产向核心部位发展,延伸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条件下的粮食深加工和生物产业发展。同时,坚持工农联动,把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在稳农增收上。
城乡实现深度融合
“以县城建设为龙头,采取中心城镇与工业园区建设统筹融合、同步构建的方式,着重打造特色中心城镇体系,实现城市与产业统筹发展。”在这一思路指引下,农安县高标准修订了《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完成各乡镇规划编制,城乡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去年,全县开发楼房156万平方米,南部新城开发面积达到165公顷,二道河滨水景观带建设正式启动;大力推进县城街路建设和改造,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净水厂扩建等重点工程建成使用。在最好地段启动建设回迁楼12万平方米,统建廉租房2900平方米,改造D级危房306户,实施“暖房子”工程8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
对乡(镇)村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和加强,形成合隆、烧锅、伏龙泉、哈拉海、靠山等乡镇引领全县特色发展的生动格局。如今,农安百姓已经初尝“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成果。
“新增长极”后劲十足
位于长西北(农西南)的烧锅镇、合隆镇、太平池、波罗湖等区域,是长春、更是农安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目前,烧锅镇与汽开区的合作渐入佳境;太平池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正在制订中;波罗湖湿地建设也列上日程;“引松入波”工程取得重大进展;重大项目,如一汽试验场等,已达到21亿元的投资总规模……
随着长西北列入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纳入长吉图国家战略,各种有利因素将加速向这个区域聚集,这里将成为农安新一轮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生态美县”呼之欲出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今年,农安县全面加强县域绿色生态建设,坚持开发与环保同步、生产与治污并举,实现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双提升。
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环评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不予准入;对损害环境的城市规划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新兴产业体系和“低污染、高效益”的新经济增长方式。
开展美丽农安、清洁乡村行动。农安县着眼中等城市目标,努力提高绿化美化的体量和品位,改善县城居民生活环境。在乡镇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高镇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