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区域的财政收入由哪几个部门负责?
财政、国税、地税,通常,这三个部门是一个区域“抓收入”的主要部门。
但在经开区,却有17个执收、增收部门。
政府如何掌握域内企业的经营和纳税情况?
通常,是由财政部门到税务部门调阅数据,然后人工形成报表。
但在经开区,负责处理数据、形成报表的,却是全市首套区级综合治税管理软件,经开区能够实时掌握所有企业的经营和纳税情况。
房地产建筑安装业,历来是税收征管的“老大难”。
但经开区,却建立了一个规划、国土、建设、税务等部门的联动机制,项目从落位开始,税收监管就跟上了。
……
经开区财政局局长王绍英告诉记者,正是有了如此众多的“不同”,经开区才能在“转型升级、二次创业”刚刚起步的2013年,克服税收增速放缓、结构性减税力度加大、财政收入面临较大压力等困难,开创了区域增收的新局面,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0.7%,再创历史新高。
从3到17形成全区增收合力
为进一步加强税源建设,促进财税征收,充分调动全区各部门积极引进税源、协税护税、促进财税增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13年经开区制定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财政增收管理办法》(简称《办法》)。
《办法》将全区增收目标分配至17个执收、增收部门,对责任部门实行量化考核,落实奖惩制度,改变了原有主要依靠税务部门完成收入任务的旧有格局,真正把抓企业税收和为企业服务结合起来,自觉把抓财税收入作为一项日常工作职责来履行,充分调动各执收、增收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为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奠定了重要基础。
22户域外纳税企业回归
要增收,却不能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增量从哪里来?
“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经开区,纳税却在域外。”王绍英说。截至2012年末,经开区共清查出域外管户38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26户,因此流失的税收,数以亿计。经开区把域外企业落实到各个增收部门,逐户企业进行走访与调研,动员域外纳税企业回归经开。截至2013年末,全区共完成22户企业的税收迁转工作,当年增加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5400万元,预计2014年可增加收入2.1亿元。
科学治税严堵征管漏洞
实际工作中,经开区注重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税源管理,严堵征管漏洞。
网格化管理编织防漏网。 2013年,经开区组织开展了全区税源普查,通过普查调查出漏征漏管的企业14户、个体工商户375户。同时,引入网格化税源管理机制,扫清税收盲区死角。经开区财政局还指导临河、东方广场街道办事处建立网格化税源管理体系,对网格内的税源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动态化管理,重点清理辖区内的税收漏征漏管户。
精细化管理提升征管成效。2013年,经开区创新开展了委托代征试点,建立了临河、东方街道纳税服务站,实现了税收征管的精细化管理,为提高零散税源地方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奠定了基础。
今年,委托代征工作将推广到经开全区范围内。
信息化管理创新监管方式。 2013年,经开区财政局与软件公司合作,联合开发了经开区综合治税管理软件,实现与税务部门数据对接,财政实时掌握税收征管信息,为掌控税源、增加税收、科学分析、发现治税疑点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联动机制管控重点税源。为加大房地产建安业税收管控,2013年,经开区制定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税收增收管理办法》,规划、国土、建设等增收、执收部门实时掌握土地出让及项目开工情况,并与征管部门形成有效联动,确保形成的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一整套增收机制的形成,不仅实现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新突破,更推动了经开区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的提升。